聯合報╱本報記者沈育如
「讀書方法因人而異,很多人到補習班補習、勤寫筆記釐清重點,但我覺得這樣反而浪費時間。」楊趙睿君說,時間分配對準備考試很重要,去補習得花很多時間在交通往返,老師的教學進度,也不見得符合自己的需求;因此他選擇買函授課程、聽mp3教材,按自己的步調念書。
楊趙睿君覺得做考古題最重要,「考公職不是做學問,熟悉考試內容與答題技巧,比鑽研課本更有效率。」他的讀書方式是,先看過課本、建立內容架構後,然後一直做考古題、題庫,藉此找出考題的方向。
楊趙睿君認為,選對老師,備考事半功倍,找老師不是看名氣,而是看教學方式是否適合自己;他花很多時間,透過網路搜尋、看考友評論,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補教老師,例如行政法的林清、行政學的宋文、國文的林嵩等。
楊趙睿君說,作文一直是他很弱的一環,多次落榜都是因為寫作不好,但聽林嵩的課程,讓他發現每次寫作辭窮時,他的文章就接不下去,內容零零落落,結構也不完整。了解缺失後,楊趙睿君加強訓練轉接字句,作文分數也一次比一次高。
原住民行政類科共考7科,楊趙睿君說,他並沒有制訂讀書計畫、規定自己每天念的科目與進度,而是看完一科後再接下一科,全部看完後再循環一次。楊趙睿君說,一開始約10天念完一科,數個循環後,重讀一遍花的天數愈來愈少。
楊趙睿君準備公職考試花了兩年,第一年不論地方特考、高普考,屢戰屢敗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、一度放棄,直到領悟「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」,再接再厲,去年終於考上原住民特考三級原住民行政類科的榜首,目前在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擔任科員。
投考公職前,楊趙睿君是科技公司的工程師,每天超時工作,健康每況愈下,也沒有時間陪家人,當時又遇到金融海嘯,部門六十多人陸續被迫離職,讓楊趙睿君興起轉行念頭。當時被裁的同事中,有些就決定考公職,讓從未把公務人員列入生涯規畫的楊趙睿君考慮跟進。前年7月,他毅然離職,開始備考。
「一開始很慌,沒有收入,只靠存款過日子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考上,感覺前途茫茫。」楊趙睿君說,公職錄取率低,他知道自己一邊工作,一邊準備考試,一定考不上,只好斬斷退路、辭職,全力向前衝。
楊趙睿君說,他有工程背景,行政類別也可以考,但第一年大大小小10次考試全落榜,差距從10分、5分,慢慢縮小到3分,「與上榜的差距越近,挫折卻越大。」
第二年考港務局特考,他覺得考得不錯,應該有希望,但結果卻以1分差距列為備取第一名,讓他信心大崩潰。
楊趙睿君說,經過港務局特考的挫折後,他一度決定放棄、不考了。卻無意間從公職網站上,看到一段考友心得分享,那是99年會計榜首鄭詠菁的一段話:「考上是實力,但考榜首是運氣。」楊趙睿君說,有的人考好,可能是閱卷老師當時心情好,多給幾分考上,但每失敗一次,就更接近成功,「放棄,就前功盡棄了。」
去年10月,楊趙睿君考原住民特考三級原住民行政類科,高中榜首。放榜那天他上網查榜單,一看到自己的名字,忍不住眼眶泛紅,差點流下男兒淚。
他打電話給家人,感謝他們這段時間來的支持,想到父母開心的笑容,讓他忘卻這一路來的挫折與辛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