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.09.03
去年同時考上高、普考文化行政類科的劉惠平認為,要上榜光靠教科書不夠,必須多充實藝術方面的知識,並不斷練習考古題。
劉惠平非本科系,很多文化行政教科書她看了就頭昏,只好找簡單易懂的,像是小孩也適合讀的「大師名作繪本」,她建議考生都該找自己讀得下去的書來念。
劉惠平大量看展覽,背下重要藝術品的原文名稱,如去年考題出了歐洲沙龍的相關題目,她寫出一幅作品的法文原名,拿到幾乎滿分,「這讓閱卷老師覺得你的程度夠,有加分作用。」
準備「藝術概論」,她推薦聯經出版社的「藝術的故事」;如果沒時間看展覽,建議可上網找別人看展的心得熟讀。準備「文化行政與政策分析」,則上網查詢「碩博士論文系統」,列印相關的論文。準備「文化資產概論與法規」須注意時事,多看報紙社論等評論文章。
劉惠平的參考書都很乾淨,沒畫重點,但用標籤貼在書側,方便最後複習;她喜歡用活頁紙,隨身攜帶,寫申論題、畫樹狀圖,翻閱藝術相關書籍時,也馬上用活頁紙寫下重點,加深印象。
臨場應考時,她表示,每一科都有7頁的答題紙,最好都寫滿,即使不拿手的題目,只要相關常識豐富,只寫到「邊」也比沒寫好。
劉惠平苦讀兩年,去年同時錄取高考三級、普考文化行政類科,為的不是鐵飯碗,而是為了「讓人生有重來一次的機會」。
28歲的劉惠平從小成績好,大學在父母的期望下,考上熱門的成大資訊工程系,研究所念的則是交大資工多媒體研究所,像她這樣的學歷,一畢業就有高薪的工作等著她,怎麼會想去考公職?
「沒錯啊!我的同學現在都很有錢,光是股票就不少,只有我最窮。」劉惠平笑說。
大學時拿過書卷獎,但她知道自己對資工沒興趣,反而是選修藝術課程,讀得津津有味。畢業前她想轉念藝術行政研究所,家人以「難找工作」為由反對,她只好再念資工,但想到一輩子都要在資工領域,「頭皮都發麻,」下定決心換跑道。家人最後讓步,「如果考上相關的公職就讓妳去,」並資助她補習。
劉惠平決定給自己兩年時間拚看看。剛準備國考,就在高考與地方特考落榜。離了在南投的家,她躲在台南親戚家念書,最怕遇到認識的親友追問「有工作了沒?還在補習喔?」
文化行政科高考三級的專業科目一共有6科,她都沒讀過,除大量上網找資料,還到各地看展覽,豐富藝術方面的知識。
「興趣應該大於對公職的渴求,」劉惠平說,備考時每天平均念書4到5小時,剩下時間學拉小提琴,「即使沒考上,還學了點音樂。」
雖然備考的壓力很大,但念的都是喜歡的內容,她覺得很快樂,愈念愈有興趣。劉惠平每天睡覺前默念「我一定會考上」,念到累才去睡,再也不想回到資工。
同學裡有人也對資工不感興趣,但沒勇氣轉行,佩服她的毅力,陪她一起到處看展覽,她很感謝同學的陪伴。
劉惠平考前自覺準備很充分,「可能是信心真的太強了,考完我就覺得自己一定會上。」放榜時果然高、普考都上,湊巧都是第十名。
當時她人在台南,馬上打電話給媽媽,媽媽還強做鎮定說「恭喜你了」。掛下電話沒10分鐘就接到一堆親友來電道賀,她才知道媽媽高興得馬上通報所有親友。
劉惠平現在台南市文化局工作,計畫再攻讀藝術行政研究所,「繞了一圈,還是走到原來最喜歡的路上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