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

財稅行政特考/讀過的講一遍 融會貫通;新台灣之子 黃玫玲苦讀上雙榜

原文轉自:聯合報考公職2012/11/5
聯合報╱本報記者陳崑福

黃玫玲大學讀的是行銷系,參加高考及普考時,不知該報考那一科,補習班建議她報考稅務行政,她沒多想,就聽從對方建議報名。後來一邊打工、一邊補習,準備了1年7個月終於上榜。她建議考生,一定要抱著「相信自己可以考上」的正面心態去面對考試。
黃玫玲選擇報考的高考及普考的財稅行政類科,但大學只念過一點點經濟學,會計學則只念過初等會計,其他專業考科都沒念過。
黃玫玲告訴自己「要更努力」。晚上她在補習班打工,必須把握早上8點到下午4點的時間念書。她選擇到圖書館念書,早上7點多就要到圖書館排隊搶位置。
黃玫玲說,各科中她最怕會計學,每天下午4個小時,她幾乎都在讀會計學;早上的時間,就平均分配讀其他科目。她說 ,6個科目最好每天都讀一點,如果超過兩天沒碰,就會失去感覺。
碰到會計難題時,她有時乾脆趴下來休息,腦子裡卻還想著如何破題,想到了,睡意全失,馬上爬起來做,「不會的題目,努力研究到會,自然就會進步。」並用圖像及諧音、聯想法來背誦法則、條文及數字、百分比。
她看書總先看目錄,了解重點,再用圖像記憶;無法用圖像記憶的內容,就用聯想法記下每個段落最前面一個字,或找諧音,將全部內容連貫起來,配合條文,就能記得下來。
黃玫玲說,每讀完一本書,她會把讀到的內容,像說故事一樣說給自己聽一遍,「如果能全部講出來,表示已融會貫通。」再找考古題來測驗成果;她建議考生如果時間不夠,可先選做近三年的考古題。
有的考生即使在考試當天仍抓著課本不放,但看到那麼厚的書,不知要考那裡,心理可能愈慌。黃玫玲在考前一周,把書裡還不清楚的地方記在一張紙上,考前拿出來臨陣磨槍,成為她的搶分祕訣。
廿四歲的黃玫玲是新台灣之子,11歲時與父母從印尼「逃難」來台,苦讀考上高考及普考,如今已成為中華民國公務員。
黃玫玲父親早年任職榮工處,被派到印尼工作,放假時到舞廳跳舞,認識她的母親容彩琴,結為連理。婚後生下她及姊姊,家庭和樂。但一九九八年印尼發生嚴重排華事件,不少華人遭殺害、凌虐,父親見情況危急,緊急安排她及母親、姊姊搭機回台灣避難。
「逃難」到台灣後,黃玫玲隨家人遷居屏東,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讀。有同學得知她來自印尼,還問:「妳家是不是住在樹上?」阿姑也提醒她:「台灣學生都很厲害,妳要用功點。」她擔心功課落後,努力讀書,第一次考試就拿到全班第二名,也因此讀出了信心。
屏東女中畢業後,她考上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,大四時看到同學都在準備考研究所,她對未來感到茫然,不久後父親心臟病發猝逝,母親擔起全家生計重擔,靠著母親擔任印尼語翻譯工作,每月一萬多元的收入維生。黃玫玲為完成父親生前「要好好照顧母親」的遺言,放棄到印尼做生意的機會,決定報考高普考。因她不忍離開母親,加上大學念行銷系時對數字很有興趣,於是「跨行」報考高考及普考財稅行政科,雙雙錄取。
黃玫玲回憶,當時為了準備考試,大學畢業後就到補習班打工兼補習,月薪8千元,省吃儉用,「將自己生活品質降到最低,」連一本6百元的經濟學課本都捨不得買。
黃玫玲說,她那時最怕碰到親友,一句「考得上嗎?」及質疑的眼光,讓她承受莫大壓力。
放榜當天,她上網先查高考榜單,看到自己的准考證號碼出現在榜單上,一時間還不敢相信,再查普考,竟也上了,瞬間不禁激動落淚,馬上打電話告訴媽媽,媽媽在電話那端也跟著哭了。
未來的公職生涯,黃玫玲期許自己在工作崗位上,要全力做好為民服務。